办公平台 | 中建网群
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
责任理念
文化长廊
六局建设报
杂志专刊
公司快讯
首页>> 和谐企业>>文化长廊
“专业”VS“专业”——争做“双专型”人才(李会雅)
发布日期:2013-03-07字号:[ ]

参加工作一年以来,在全新的环境里,有很多场合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每次都感到莫名的矛盾。原因在于:一方面,工作这段时间以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距离人力资源从业者这一职位的要求还有很多大的差距,根本谈不上专业人士;另一方面,自己的确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在学校还算是努力学习,涉猎多种人力资源书籍,虽说没有过深的学术性研究,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是有一些了解,到底算不算专业呢?苦闷之余,求助于新华大字典,查询了“专业”的真实含义,以求解决疑惑。

何为专业,新华大字典中解释如下:(1)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和科学发展状况而设置的学业的门类;(2)科学研究机关或产业部门中分成的各业务部门。

以前在学校我们接受的是“专业”教育,属于专业(1),从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某个层级下的专业类别。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类型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几种层级,各层级院校的培养目标大多数重在厚基础、宽口径,只是在能力、创新性等方面有差距。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各种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下,每天接受着各种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灌输,然而对社会上实际岗位的操作需求方面接触的微乎其微。

曾经有学者指出:中国高校长期以来用一个统一的尺度衡量教育质量,导致专科、职业技术类型学校翻牌改称综合性大学,培养目标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课程设置着重于传授“高深学问”,轻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门类脱离市场需求。不难看出高等教育已经与实际脱轨,虽然无数学者及相关部门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我们这一代以及比我们年长的师哥师姐,的确是处于这一“专业”教育的误区。上世纪末期,“职业教育”已经被日渐重视,国家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来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走入另一教育极端。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服务企业,贡献社会应该是最优的方式。

步入社会,我们属于专业(2)。每年有千千万万的毕业生走入社会的各个产业类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这时我们每个毕业生都会发现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与学校所学有很大差异,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就我所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而言,在学校学习了人事测评技术、绩效考核理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等一系列理论,然而对国家出台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条例规定却一无所知,更别提对一些政策的延续性认知了,同时对“五险一金”、“就失业证”、“个人所得税”等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同样知之甚少。我想不能责怪老师没有教我们,因为他们只是延续了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归咎于个人的社会嗅觉不灵敏,还是推脱于社会现象也罢,这个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此,感谢我们职场所有前辈们的耐心指导,是他们带我们走进了职场之专业。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逐渐去弥补这些缺失,把自己打造成“双专”型人才。既要把握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又要尽快地熟悉专业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去优化管理流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争取将所学的理论进一步深化,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基础设施部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书虫”杨廷芹(宋捷)
下一篇:“三高”确保地标建筑百年固——中土技术公司监测于家堡金融起步区深基坑工程侧记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中建六局纪委监督举报|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2-24161600 传真:66310077 邮箱:cscec6b@cscec.com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纬路219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