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那个年代,有着你们现在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的志向和奉献。我向组织申请,指派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后来,就在南海的一个孤岛上,我一呆就是两年。”在大学生交流会上,吴春军书记如是说道。只是寥寥几句,却是如此得振聋发聩。
一时恍然,细想,渺无人烟,空旷寂寞,四周尽是蓝天碧水,一望无际。这如同被圈禁的生活,两年时间,两个365天,时间一分一秒,定要纯粹的信念和相当的勇气,才能够坚持下来。或许,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执着,才能叫做志向。
回想起高考那年,恰逢“5.12”地震,指针长久地停留在十四点二十七分。几分钟的地震,却毁了我十几年的家。一个多月的惨淡生活,风餐露宿,虽然艰辛,却也让我受到了诸多磨砺。那段时间,各种复杂的感情,毫不掩饰地冲击着我简单的心情。泪水,笑容,参差交错。也就是在那时,两个月之后,一股新生的力量又重新覆盖了这片大地。一座座高耸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新设的桥梁跨江而建,龟裂的道路破而后立,接连大江南北,贯通蜀道咽喉。天府之国,因为全国各地的建设力量,焕然一新。
不管以前对于建筑是不是有所注意,但是至此之后,我想,建筑的神奇力量,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所以,能够进入中建六局,我想,这是我幸运,亦是我的愿望。
当日清晨,雾气还没有散尽。我们一行人来到中央大道永定新河大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由我们中建六局所完成的桥梁。在河畔,在桥下,望着眼前这庞然大物,心神恍惚。桥墩扎实,好似一条万丈白龙跨江酣睡,五爪紧扣水面,虬扎交错。桥面平整,洋洋洒洒间端延到对岸轻掩的云雾里,仿若通天。大桥侧面书写着四个大字,“中国建筑”,心情忽然又骄傲起来。紧接着又想到,是不是以后,我也能够参与这样一场可以永远铭记于心的大项目,一辈子放在心里得意。河水流淌,留下了我们一行二十五人期待的心情。
MSD-C1_21,事业部总部。推门而入,简练整洁的装饰,错落有致,颜色以浓重的钢铁水泥为主,气息澎湃。在王总的引领下,我们走过事业部的文化长廊,从天津快速路志成道立交桥,到太中银铁路麦家台特大桥,从吉林松原大桥,到重庆江津长江大桥。一副接着一副的图像流过眼前,莫名间,有一种感动。可以想象,这样巨大的桥梁,贯穿的不仅仅只是道路,还带来了让人惊心动魄的繁华。这样的建筑,无疑是伟大的。
走廊末端,是一副空荡的画框。我以为,这是代表着我们中建六局事业部前途宏远,意欲再创辉煌。凑近一看,里面居然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一旁的王总解释道,这是在告诉我们,中建六局,是由我们中建人一齐支撑起来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闪烁着我们不可磨灭的身影。 这样的公司,一直惦记着所有人,一刹那间,心里暖暖的。
在会议室,以事业部党委书记赵佩华和副总经理巩汉波为主的领导班子,代表全体员工向我们学生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的问候。期间,我们互相交流认识,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建六局的印象,坚定了我们选择基础设施事业部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直观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公司,这是一个充满干劲并且愿意积极向上的公司,他年轻却又沉稳,矫健并且坚强,用他宽大的胸怀包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共同进步。
期间,徐利副总工程师告诫我们,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不要轻率浮华。又对我们强调,要拿得出激情,挑得起担子。谆谆教诲,一派学者风范,严谨沉稳,让我不经感叹。大概,这样可以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付出,才称得上“贡献”二字吧。
随后,又来到总工程局参观交流,我们受到了局领导的亲切会见。工程局总工程师王存贵王对六局“三大业务板块”及科技研发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吴春军董事长的“中国建筑大有作为、滨海新区大有作为、中建六局大有作为、基础设施事业部大有作为”四个“大有作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在上面随意地翻转腾挪,一展所学。这是一个机遇,亦是一个挑战,仿佛鱼跃龙门就在眼前,不经意间,就可以触及。一时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充满了斗志和勇气,鼓足了力量,只要一声令下,便可冲锋陷阵,并且锐不可当。
临走时,人资部的李会雅代表公司送了我们每人一件小礼物。一支半环状的金属书签,轻盈明亮。一端附着一张红黑脸谱,敛容正视,似乎带着凌然正气不可冒犯。柄端处的一边,又工整的排列着八个字,“志存高远,路在脚下”,意味深长。存高远之志,需要脚踏实地,扎实前行,一步一顿,也终究能够完成。树高远之志,亦是寄托在我们所建之路,百折锻压,平整夯实,能够贯通南北的希望之路。
还记得人资部鱼洪文经理对我说过,多年前,他在西漠荒野,跟进太中银铁路麦家台特大桥项目时,正值风沙过后的清澈夜晚。那晚,像往常一般随意抬头仰望,一时竟然呆住了。他充满感情地回忆道,“我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美丽的夜色,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星星,漫天都是。”
如此清澈妖娆的星空,如此耀眼璀璨的星空,不管在将来还是现在,我想,亦是我愿意付诸以一生,所执着追求的。(作者系东北大学2012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