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人 精细创效 大管理充分显能赢实效
在铁路建设领域,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建六局是刚刚入门的“新兵”。但是,要真正实现企业的战略大转型,打造六局铁路基础设施业务“王牌劲旅”,六局人就必须在高铁建设中抢抓机遇、锤炼队伍,用十二分的努力迎头追赶那些老牌“铁军”,尽快使自己成为掌握高速铁路建设核心技术的主流承建商。而要实现这一理想,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
石武客运专线项目作为涉及高速铁路建设中墩台施工、梁场建设、制梁和运架梁、桥面处理等重要工序的综合项目,为六局培养、壮大铁路建设人才队伍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项目部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利用科学管理手段,锤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管理团队,也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
良好的团队文化是人才聚集与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石武客运专线项目部在工作中形成了团结、奉献、勤学、永争第一、胸怀正气的独特文化,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从组建项目部伊始,项目班子的领导与员工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奋战。梁场临建期间,大家一起睡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一起啃过方便面、一起通宵达旦在打桩的现场指挥作业;梁场认证时,项目部所有部门集中办公,一份工程资料的审核签字,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几分钟就能解决,而按传统模式,最快也需要1天才能完成;迎接铁道部信誉评价检查前的通气会上,无论是领导,还是劳务工人,谁都没有“八股”大论,只有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队伍一个班组的据实汇报,逐条对照、逐项落实;现场自查,管理人员带着劳务队长一起参加,发现问题,就地整改,协作解决干脆利落,一如军人般不折不扣……
正是得益于大家的团结协作,石武项目屡创奇迹。
庞大的项目,复杂的工序,问题和困难天天发生。工作有分工,奉献无界限。石武项目的管理人员,都在工作中实践着无私奉献。梁场混凝土搅拌站罐体安装时,罐体地锚支座需要有人扶持到位后才能浇注混凝土进行固定,但安装方缺乏人手。正在指挥安装的项目总工徐伟杰同志二话没说,马上和几名年轻同志一起扶住支座,直到混凝土完全凝固才松手。11月的河南旷野,寒风刺骨,而徐伟杰却身先士卒,握持着冰凉的铁质支架长达半个小时之久。事后,安装方和工人们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项目总工干这样的苦活,而徐伟杰同志却说,现场的活都是活,谁干都是要干,没什么大不了的。正是因为项目领导的以身作则,“奉献”已深深融汇于项目部的日常工作中,项目上的年轻同志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这一良好的品质。
管理的有效来源于管理者的正气。在石武项目部,有条极为严格的规定,管理人员不得接受劳务队伍、材料商的宴请、馈赠,没有十分必要,不得公款宴请外人或内部宴请、娱乐。记者和一位劳务队长聊及此事,他说,刚来时总想请他们吃饭,套套关系,想的是今后万一出了点错误,还能给通融一下,现在看来,这事根本办不到,所以我们也不敢犯什么错,只能认真干,哪儿没做好,他们可是真罚啊!正是因为项目管理人员“行得正”,才有了制度的令行禁止和执行的坚决到位,也才有了优异的建造质量和令人欣慰的平安和谐。
石武项目部是个“年轻的”的项目,90%的管理人员是35岁以下,其中有30多位大学毕业不满3年的“学生兵”。如何让他们早日成才,项目部的人才培养可谓匠心独具。“轮岗培训”是石武项目的一大发明。临颍梁场有6大工序,每一道工序安排1到2位年轻同志担纲见习工长。当他们熟悉本工序施工技术要领后,便会被安排到另外一道工序上,继续担任见习工长,学习新的知识。六道工序经历过后,年轻同志就基本掌握制梁的全套技术了。3月初刚刚被任命为梁场工程部部长的张秋险,工作仅三年,通过轮岗制度,他现在完全掌握了制梁的各项工艺技术,成长为一名基层技术骨干。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刚到梁场时天天只睡3-4个小时,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那份苦还真是没有白吃!。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项目人才培养的又一项措施。在项目部,物资部部长朱平、梁场场长吕佑刚、副场长朱文明、梁场工程部长张秋险等基层骨干都是年轻的同志,他们通过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项目班子及时把他们提拔到中层管理干部位置上,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职责,既是对他们的肯定,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位置上发挥更多的作用,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项目书记王显安同志说,项目的年轻同志都十分优秀,他们勤奋好学,有不服输、不畏难的闯劲,他们缺乏的其实只是经验,所以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好好锻炼成长,他们今后可以为六局在铁路建设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赢得各种荣誉奖项、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是石武客专项目部在软实力方面获得的硕果,而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石武客专项目的又一成功。
一直以来,铁路建设都是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向精细管理、节能增效倾斜,传统的“算大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石武客专项目部,六局的管理者们将“中国建筑”的精细化管理经验用在了铁路建设上。架粱机180度调头,曾是架梁施工中风险极高、花费也极大的一次作业。安照传统的工艺设计,调头需平整硬化6400平米场地,花费上百万元资金。通过实地勘察和演算,技术人员们发现如果充分利用土地已有的承压能力,敷设一层具有良好承重性能的煤矸石,再设计好用于背负架粱机调头的大型运梁车转弯时64个轮胎的运转程序,是可以实现架粱机安全调头的。详细方案报送业主和监理后,经过专家组评审认可后,项目部随即将废弃的施工便道路基煤矸石拉到梁场进行二次利用,结果,仅此一次调头,节约成本达120多万元,也赢得了业主好评。
两年多的建设工期,中建六局石武客运专线项目部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也在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六局随后承建的武黄城际铁路、赣绍铁路项目上,由石武项目走出的技术骨干们,又在新的战场开始了他们新的征程,石武项目的诸多成功经验也被带到了新的项目上。中建六局的路桥建设者们,正在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为祖国的铁路贡献着全部力量,在一条条延伸的“大动脉”上,一支真正能征善战的“王牌劲旅”正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