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平台 | 中建网群
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
责任理念
文化长廊
六局建设报
杂志专刊
公司快讯
首页>> 和谐企业>>文化长廊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孟繁荣)
发布日期:2013-03-07字号:[ ]

  
  雪中送炭这个充满温馨的成语出自《宋史·太宗纪》,淳化四年二月(993年),“雨雪大寒”,宋太宗在深宫之中,身着皮衣仍觉阵阵寒意。便想: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那些贫苦人家,不知在风雪中如何过活。于是,“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让他们有米做饭,有炭取暖。这事儿立刻轰动京城,并被载入史册。据说,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大雪封门之际,给穷苦人家周济不多的钱,送一些米粮炭火,算不得什么大事,却被史家关注,隆重记载,因为它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天冷,自己冷,然后想到别人冷,这种“推己及人”的恻隐,本就难得,而一国之君,能如此体恤孤苦,更难能可贵。千钱、米炭,价值不高,但在“雪中”,在冰冷的世界,最困难的时刻,最能让人感到温暖,宝贵。
  锦上添花这个成语同样出自宋代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因意思简洁明了,故不多解释。
  有一个古代故事最能说明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蕴意。话说有位书生家贫如洗,为进京赶考筹集盘缠向亲友借贷,均遭拒绝,只好一路沿途乞讨赴京。没想到,一举高中,衣锦而归。乡人闻之,纷纷前来朝贺巴结,亲友更是迎奉不迭。书生感慨万千,写了一幅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借不得,虽有八亲九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短短几十字,对炎凉世态的对比嘲弄,对冷暖人情的感叹讽刺,跃然纸上。当他将对联贴于门上后,见者无不羞愧掩颜。
  无论哪个时代,广大民众,弱势群体都渴望雪中送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是如此。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一碗热粥,沙漠中的一壶救命甘泉,久病床前的那份守候,痛不欲生时的一句安慰,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流浪时的一间茅草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将雪中送炭的涵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人体验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而锦上添花,是在你春风得意之际,别人所给予的恭维、鲜花和掌声;是盛宴后的一款精美的甜点,提高的是你的满意程度;是在你一帆风顺时,有人顺水推舟……由此可知,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能从人们的举止里,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怀,品质素养。
  雪中送炭,真情的给予,是天涯的至宝,苦海的慈航,绝岸的援手。那炭火般的温情,那人性的芬芳,像大漠之中的仙人掌花,奇妙而灿烂。像暗夜之中腾空的火树,绚丽而辉煌。那炭火的殷红,像雪夜里盛开的人性的花朵;炭火的炽热,象征着不枯竭的人性的暖流。同情者的热泪,融化了大地的积雪;慈善者的灵心,创造出暖冬里的春光。如果人人都能雪中送炭,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一公司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拼命三娘”宋俊霞”(尹晓玲 杜晓晖)
下一篇:永 恒(孟繁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中建六局纪委监督举报|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2-24161600 传真:66310077 邮箱:cscec6b@cscec.com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纬路219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