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
“麦儿熟,杏儿黄, 五月初五是端阳;雄黄酒烈艾叶香,香草袋子挂脖上......”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小伙伴们都念叨这些童谣。童年的端午节总是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向往,那也是孩子们对七彩绳、对香囊、对粽香永不停息的向往。
记得小时候,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手脖儿、脚脖儿和脖子上绑上用七彩丝线配好的花花绳,说是要等到端午节后下过的第一场雨剪掉从楼上扔下去,当时也不知道它的意义,却在儿时的记忆里抹上了深深的印记。
端午节的黎明,在露水还没被晨曦蒸发之时,我们全家驱车前往松鹤公园的山上去采摘艾蒿。据说端午早上带着露水的艾蒿能驱寒除湿,具有很多药用价值。小的时候没有完全理解这个含义,只是觉得特别好玩,特别早就起了床,等着去采摘,采摘回来,就把前一天买的香囊和艾蒿一起挂在门上。和小伙伴们去邻居家比较谁家门前的更好看。
带上七彩绳,配上用花丝线绳串起来香草袋,举着煮熟的红鸡蛋这样满身都飘着节日的香味。
然后吃着那冒着热气的粽子,香飘满屋,一层层地拨开叶片,放上白糖搅匀,那种又香又甜的滋味真是诱人极了。吃过粽子,孩子们就聚在一起,比比谁的香囊漂亮,比比谁的鸡蛋更坚固,比比谁戴的花花绳颜色搭配得耀眼。
童年的端午节,空气中不仅弥散着粽叶的芳香,更多的是飘散着金黄的麦香。那浓烈的雄黄酒、飘着汗水的收获,金黄的杏儿、芳香的雅致的香囊、还有那一直戴到六月六才能取下的花花绳,无不凝集着童年美好的记忆。
如今,满街都可以买到粽子,在小摊前也可以买到各种形状的香草袋儿。但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端午盛宴,让我最留恋的还是童年时期帮妈妈包粽子的过程,那种浓郁的生活氛围、那种幽香一如生活的佳酿随着岁月的弥久而愈加醇香。
生活,在平静中静静延伸,平静的像是醉酒后的清晨,像是午后的酣睡。微风不时拂过曾经的琐碎,像是童年记忆里池塘,只留下多情的蜻蜓吻过的涟漪。
每个节日,都要有一个传说,正如同每个心灵,都要有个归宿。也许我们对端午节的来历只局限于纪念屈原,但至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的气味,在这沁人心脾的清香里,我们多了一些时间与亲人团聚、与朋友分享欢乐,此时的我闻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土木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