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桥梁公司吉林营销部本部联合党支部开展“血色记忆鸣警钟,强军兴国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 晴空万里,碧空如洗,恰映照着我们观影前的心情。匆匆瞥过影片海报,得知其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虽已做好心理准备,但当历史书中的黑白照片变幻成银幕中的影像,凝固的岁月扑面而来,压在胸口的巨石,沉甸甸地令人窒息。 影片从南京沦陷讲起,将镜头对准吉祥照相馆,围绕为侵华日军冲洗照片展开。吉祥照相馆内,聚集着藏身地下室的老板老金一家四口、未能及时撤离南京城的邮差阿昌以及演员林小姐。因日军摄影师不懂冲印技术,他们被迫以此换取生存机会。然而,在协助冲洗底片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冲印出足以证明日军屠城的关键罪证照片。自此,他们的初衷悄然转变——不再仅仅是为了在日寇阴影下苟活而冲洗照片,而是为了向世界揭露日寇屠城的真相、撕下日本军国主义的伪善面纱。 影片中“和善的”日军摄影师救下阿昌的原因是误以为阿昌是照相馆学徒,会冲洗照片(实际上他不会),有利用价值,还许诺给予通行证。待到伪装层层剥落,交给阿昌通行证的同时告诫出城守备军看到阿昌所持编号通行证时即刻绞杀,我们也彻底清醒了,无论怎样伪装,他们终究是披着“亲善”外皮的狼。日寇军官写下的“仁义礼智信”,成为这场苦难中日寇暴行最刺眼的讽刺,更是对“亲善”谎言的无情戳穿。秦淮河里浮尸遍布,血水浸透河床,而刽子手竟称此为美景,只是可惜没有彩色相机。日寇以处决战俘为名,公然展开屠杀无辜平民竞赛,甚至得意地询问是否要手提头颅留影时,他们的残暴与无耻直刺灵魂。三十万同胞的鲜血,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夸耀的战功……光影流转,一帧帧画面刺破尘封,每一帧都似淬毒的钢针扎入骨髓,惊醒沉睡的悲恸。我无法移开视线,任凭泪水浸透目光,那影像中灰暗的人影挣脱书页,化作有血有肉的生灵发出无声的呐喊。被时空抛入那段至暗岁月,耳畔是凄厉的风啸,鼻尖是呛人的硝烟,绝望在胸腔里翻腾冲撞,撕扯着每一寸血肉。 时间转到抗日战争结束,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军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那一组组照片作为日军战犯屠杀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的铁证呈现在审判庭上的时候,法庭的空气凝固了,法官颤抖的手指翻阅着照片,似是聆听无数死难者的控诉。在肃穆的法庭中,战犯们苍白的面孔揭示了他们无声的恐惧。当定罪的法槌落下,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苦难,终以血泪铸成不可撼动的审判柱石;当正义的枪声响起,终结了刽子手的罪恶,也告慰了三十万冤魂,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走出影厅,日光刺眼,却丝毫未能驱散心头的阴霾。阿昌那句“我们不是朋友”,如警钟在脑海里回响不绝,敌人终究是敌人。我步履沉重如灌铅,每一步都载着历史的沉重。历史的胶片即便泛黄斑驳,民族的记忆也永不褪色,成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最深沉的祭奠。(中建桥梁 李元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