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由我局投资、建设的重庆江津白沙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我局继江津鼎山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之后,建成通车的第三座跨长江大桥。 白沙长江大桥是江津区首个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我局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三座长江大桥中首个通车的大桥。大桥的通车对促进长江上游乃至国家西部的交通优化,完善长江上游过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将与区域既有基础设施项目行成“水公铁”联运优势,为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助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 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大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邹云生,区政协主席杨利等江津区“四大班子”以及相关部门、镇街、区内企事业单位代表、当地群众代表200余人参加白沙长江大桥通车仪式。中建桥梁执行总经理王殿永、副总经理冯良荣,陆海投资公司相关领导一同出席通车仪式。仪式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勇主持。 王殿永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扎根江津的属地企业,未来中建桥梁将继续推动中建集团持续加大在津投资力度,主动反哺江津,为江津区加快形成“五地一城”部署规划,助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唐大军在致辞中对大桥的顺利通车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辛勤付出的全体参建者表示感谢。他指出,大桥的建成通车,对白沙交通条件的改善、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白沙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总投资12.068亿元,是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中规划新建的重点过江通道,东接白沙工业园、G93渝泸高速,西联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合璧津—港桥工业园区快速干道白沙连接线,是重庆市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连通江津区津北和津西片区的唯一过江通道。工程路线全长3.16公里,其中道路工程全长1.86公里,路幅宽36米,桥梁全长1300米,桥宽为34米,主桥为主跨590米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悬索桥,主塔采用门式框架结构,东岸采用重力式锚碇,西岸采用隧道式锚碇,加劲梁采用扁平型钢箱梁,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h。 自项目施工以来,由陆海投资公司组建的项目公司团队和桥梁公司组建的项目部团队,共同发扬工程局“共生”精神,在半年时间内快速解决建设手续及建设资金两大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克服疫情、外围条件复杂、工期紧张、洪峰过境等不利条件影响,聚力凝心、攻坚克难,通过精心策划、科学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融投资及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大桥所处长江两岸地形高差较大,同时上跨繁忙的长江航道及成渝铁路,为保障优质履约,项目管理团队吹响集结号,跑步进场高效开局,多点布局快速推进,从技术原理、可行性、可回收性、经济性、安全性等5个方面,对方案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合长江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涨落高差大特点,兼顾铁路边坡防护安全及经济条件,创新采用“E型钢混组合围堰创新技术”,为P2墩施工提供良好的无水环境,目前已成功度过九次洪峰,创造了主塔同年开工同年封顶的纪录。项目技术攻坚团队针对项目生难点、关键点,开展立项攻关等创新创效活动,全力破解生产中“卡脖子”的难题,攻克12项技术难题,获得9项国家专利,截至目前,已成功斩获国家专利、省部级以上BIM奖项、QC奖项、中建总公司等省部级工法30余项,实现创效金额近千万元,在投资层面,完成创效605.9万元,提高资金收益约135万元。 项目先后被中央核心媒体报道17次,被中央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被省部级及地方媒体报道100余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项目公司联合项目党支部,推出“我为群众做实事”台账18条,成立20余人的超英廉洁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直接服务人数超500人,为帮助乡村振兴创收、增收10余次,参与2020年白沙镇抗洪抢险,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支援乡村道路建设等民生活动,喜获锦旗、表扬信等10余项。 白沙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推动共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一区两带三组团”空间格局,为整个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推动江津区“五地一城”部署规划落地,融入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建桥梁 投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