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一词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有关80后的报道实在太多,每每听或看到这个词后,大家都会不自觉的想到懒惰、依赖、不成熟,仿佛80后就是不知进取的一代;说它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用实际行动,上演着一幕幕属于他们自己的峥嵘岁月。
大学时代,理工专业能让人叫出名字的并不多,土木工程算是那些幸运儿之一,尤其是男孩子,觉得这专业够“爷们”,至少人家问你今后的就业方向时,你回答搞工程的,显得不女气,我想选择此专业的人当时是这样想的,只是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个专业背后的酸甜苦辣和肩负的重大责任。
青年们毕业后便签到中建六局实习,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活习惯,却怀揣相同的梦想,他们稚气却不乏朝气。土木工程分为两大类:房建和道桥,中建应该更侧重于房建,但近几年随着高铁市场的日益蓬勃,中建六局也涉足于道桥业,承建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简称哈大线。铁路的修建地点定会在那些比较偏僻、袅无人烟的小村庄,所以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刚刚从象牙塔走出来,没有经历过任何风吹雨打的莘莘学子们,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会适应吗?,他们可是80后啊,是人们口中那些不知进取的80后啊,是只会享受、只会获取、只会“拿来主义”的80后啊。
哈大项目领导班子对这些刚到来的大学生表示了欢迎,并希望他们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领导们不辞辛苦,谆谆教导,他们不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能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哈大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是六局进入铁路市场的里程碑,所以哈大的领导们也是个顶个的厉害,他们都是修建铁路的专家,坚决要带出修建铁路的精英团队,经过若干天的培训后,我们的“战士们”要真正上战场了,他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熟悉和接受野外作战环境,也就是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他们都得作战在一线上,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每个小伙都是帅哥,现在只不过才两年的功夫,划过他们容颜的是沧桑的印记。为了确保工程能如期完成,有时候他们会连续作战几天几夜,最高记录可达三天三夜不合眼,我想那些没真正到过施工现场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工作的艰辛的。
有一次很是幸运,终于有机会可以去现场参观了,我高兴极了,起身便走,现场技术人员说:“上现场一定要带安全帽,”我想这还真是麻烦,于是头顶着几斤沉的帽子,雀跃的来到了现场,到了,我傻了,十几米的高桥拔地而起,我对此景的好奇,仿佛多年来人们对金字塔的好奇是如出一辙的,我不禁对在场工作人员肃然起敬。在桥上作业其实是存在危险的,只是这种危险相对于这些80后的大学生来说更大而已,他们为了让工程赶上进度,饭是在桥上吃的,困了就倚在墩身下睡,一年当中甚至没有什么休息日。对此我有些不解,你们是80后啊,人们是熟悉你们的,知道你们懒惰、依赖、不知进取,所以你们是有权利选择冷气室、电脑前、舒适办公的。但你们却偏偏……
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似乎懂得了他们的选择,他们说:“现在铁路市场缺乏技术人员,我们不在一线工作的话,就永远不了解施工,也就不能改进技术,如果每个人都去大都市工作,那么农村就永远是农村,就永远落后。城市是怎样有的,城市的前身也是贫穷落后的,只是曾经有像我们一样的一群青年,选择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修建铁路,铁路有了,公路就好修了,才有了房建,才有了城市的高楼、也就有了现在城市的繁华。我们的工作虽苦虽累,但乐在我们走过的足迹就是未来都市的昌盛,而当初的那群青年就是现在很有经验的铁路建设者了,我们的选择,可以为那么多人创造幸福,这点苦比起那么多人的甜也就不算什么了。”是呀,如果当初没有那群青年的这种选择,也许现在的城市发展不会如此迅速。谢谢那些谆谆教导的人,是你们让我们现在的很多80后体会着本不属于我们的幸福。
也许他们是渺小的、也许他们现在还年轻、也许他们还不能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但至少他们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属于自己的目标,他们拼搏、奋进,只希望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看似陌生的“80后”,然而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80后”。
因为熟悉,所以误会;因为陌生,所以了解。
努力吧!我可爱的“80后们”!(哈大项目部 梁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