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5(首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首届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研讨会”上,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并发表《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宣言》,宣布推进建立区域统一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加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共同制定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蒋丽英表示,三地将共同建立相对一致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守信主体跨区域业务的支持力度,为守信主体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的绿色通道和激励政策。
与此同时,三地将联手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对恶意拖欠和逃避银行债务,商业欺诈、环境污染、制假售假、盗版侵权、非法集资等严重失信行为,以及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制约,共同加大公开披露和惩戒力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区域联动机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京津冀三地携手推进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签署协议、发表宣言,既落实了国家战略的要求,又顺应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必将在推动支撑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大有作为。
业内人士评论称,通过京津冀企信平台,将逐步构建起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信用体系框架,助力京津冀地区建设全国领先的信用示范区和信用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信用协会会长吴晶妹认为,制度是京津冀信用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是全新的,是一套新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运行方式,所以必须制度、法律先行。”她建议说,相关部门可以找一批中小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例如在中关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探索信用资产交易的试点示范等方式。
据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克峰介绍,中关村已经与保定、天津的相关单位进行接洽,从产业链、价值链、园区链等维度展开布局,“保定的项目已经开始运营了,在这个布局中,中关村将与当地政府和合作机构共同营造更大范围内的信用体系,推动京津冀三地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发展。”
一位业界专家表示,京津冀三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奖惩机制将弘扬正能量,鼓励诚实守信。“如果你在北京不诚实守信,你以为跑到天津,跑到河北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可能了。”可以预见的是,京津冀三地在信用制度、信用信息共享、奖惩联动机制、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将取得协同发展的积极突破。(北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