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平台 | 中建网群
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
责任理念
文化长廊
六局建设报
杂志专刊
公司快讯
首页>> 和谐企业>>文化长廊
我读西安(许亚东)
发布日期:2013-03-07字号:[ ]

   在文化底蕴厚实的城市中,西安,是我最向往的一个。“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诱惑和两次擦肩而过的遗憾,更加重了这种向往。

   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古土,沐浴着朝阳,我寻觅汉朝的风采和唐朝的痕迹,汉朝的风采已穿越时空凝结在汉学这一永恒不变的文化瑰宝中,唐朝的痕迹已在悠悠岁月中沉淀成大雁塔和小雁塔。在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我嗅到了秦朝的恢宏遗风。

   我坚持步行,并非在古城中矫情的拒绝现代,只是觉得要感悟这座十三朝古都,必须靠双脚去丈量,双眼去打量,双手去抚摸。沿雁塔路南行,城墙给我了心灵的第一次震撼:他,雄伟!他,古朴!高12米,基宽16-18米,顶宽12-14米,东、西垣各长2.65公里,南、北垣各长4.2公里,周长13.7公里,呈长方形……,一连串的数字岂能表达得了这唐砖汉瓦中所包含的历史内涵?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比较完整的唯一一座封建古城垣。据说,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城墙有南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西门、玉祥门、北门、尚德门、中山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们和东门。相传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我抚摸着基底的一块块青砖,禁不住浮想联翩:如果青砖有眼,它一定目睹了隋唐的兴盛和没落;如果青砖有耳,它一定聆听了西安事变中蒋氏慌乱而静悄悄的脚步声;如果青砖有口,它一定会诉说古城经历过的最近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他还伫立在这儿,见证着西部大开发给古城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我又不免为它担心,当现代化如潮水般涌向这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天然博物馆时,它的古色古香和质朴凝重是否会被淹没?抬头看朦胧的太阳和混沌的天空,唉!这斑驳的汉瓦唐砖之上漂浮的不是唐风汉雨,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灰尘!

   爬过长长的青砖台阶,伫立在城墙之上,极目延伸处,城墙和高楼大厦相伴而行,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在心头氤氲并潜滋暗长,禁不住感动和喂叹,突然,这种感觉唤醒了沉睡在脑中的一段话:“常常象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满脑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地方,用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球打量着很少有变化的自认景观,静听着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一阵低沉而悠扬的乐声挟裹了我纷飞的思绪,一个憨厚的中年人陶醉地捧着一个泥黄色的陶埙,气息所到之处,乐声飞扬,几个老外围着他,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一个俊秀的小男孩忘我的抚摸着这充满了东风神韵和中国西北风情的“魔笛”,试着拿到嘴边,他的金发在阳光下闪烁着……

   夕阳斜照时,在朋友所在的长安大学里,望着披着晚霞放着来自印度的经籍的大雁塔,想起了唐玄奘在古长安和古天竺之间的艰苦跋涉。西安,曾经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它有秦始皇温泉遇神女的美丽传说,有历代文人雅士题咏赋于清华宫的诗词歌赋。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西安又承受了多少灾难!晚风似乎在轻轻诉说着旖旎葱郁的骊山风光和千年不绝芳流无竭的天然温泉……我似乎渐渐触摸到了一种边写边走的生活方式:用双脚丈量承载过文明亦承担过没落的土地,用双眼打量山川城郭和一碑一石,用身心感悟能够幻化出壮丽史诗和曲折传奇的时空。而后,用文字演绎个人融入自然融入历史融入文明融入时空的独特感受。

   我没有功力解读古迹星罗棋布的这座文化名城,无法吞吐封存了几千年的深刻文化内涵。面对这座诸多帝王都青睐的古城,在他带给我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中,不知天高地厚的写下了对他的感悟和热爱,只希望我的感悟和热爱不要轻薄了他就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我赣韶铁路项目部团支部召开“闪光青春在赣韶”主题会
下一篇:我看中建30年征文选登:创新引领中国建筑跨越发展三十年(李富党)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中建六局纪委监督举报|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2-24161600 传真:66310077 邮箱:cscec6b@cscec.com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纬路219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