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无事,翻出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摄影比赛作品集观看,看后,对“摄影”有了一点小小的个人感悟,记录下来与爱好摄影的朋友聊一聊。
那次摄影展,比赛主题为“和·美”。“和”组,即主题组,作品主题为庆祝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展现中国建筑的和谐之美。“和”组中单独设立了“海外专题”,作品范围为中国建筑海外员工拍摄的反映海外工作、生活的摄影作品和域外风情。“美”组,即艺术组,表现中国建筑人的摄影技艺与审美情趣。
一直以来,在摄影界有一种观点,形象即意义,形象是内容,而且想象即形象的联想,于是形象就是一种观念。换句话说,形象的本身就是目的。摄影即形象,这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上述含义,因为形象本身就是艺术的,至于艺术魅力的多少和强弱或有无生命力,其意又当别论。
阅览这些摄影作品,发觉其有四个特点:一是对生活景象由呈现而有意识地达到表达,以“场”的情境而达到意境和思想的语境,如中国建筑海外员工拍摄的反映海外工作的“海外专题”照片。二是由感性而表达理性,把感觉符合号提炼为经验符号,使灵感以抽象性思辨性而化成文化阅读,如记录祖国壮美河山的风景照片。三是使流动成为恒定,恒定却是活的瞬间的定格,恒定不是死态,是永远活着的生命动态的新“恒”境界,这类作品可见其人物风情照片。四是将文学的情节性凝于摄影画面,使多元审美的直观具有文学作品的语言介体,使画面感应中摄影与文学的珠联璧合,相得异彩,如带有民俗色彩的系列作品。
一瞬即永恒,其中前和后的情节是空白,中建人凭这一瞬间告诉观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若再深究其原因,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建人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非凡的生活品位。记录的影像中,平淡或绚丽的背后,都体现出了其寻求精神上的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如果抛开摄影谈建筑,在我看来,建筑物是为人服务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不管我们注意不注意,门里门外的故事就在不断地演绎着。也许我们步履过于匆忙,常对这些景致熟视无睹,但是,阅尽世界万物,解读人间沧桑的摄影师却敏锐地将这些瞬间抓拍下来。当我们一幅幅展读这些图片时,或感动、或悲伤、或愉悦。它们就这样有趣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冷冰冰的建筑物立即鲜活起来,多了些许生气,几许魅力。如果抛开建筑来谈设摄影,那么建筑摄影的目的和功用,是传播建筑师的心灵和思想,把建筑师精心设计和建筑公司努力营建的三度空间的建筑物,用二度空间的照片完美的表现出来,而且不能失去原设计的精神和优点。所以建筑摄影家不仅要具备职业摄影的一切基本学养和技能,更要具备建筑艺术上一切学识和审美的眼力。
当然,上述的内容,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组矛盾,可中建人却完美地、巧妙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建筑人拍建筑物,而且不单单是拍出了美轮美奂的建筑物,而且把对于这一行业的热爱,乃至痴迷,通过镜头的伸缩,幻化成为了世间百相。那些附着了建筑人或奔放粗犷、或缠绵细腻感情色相实体,被中建人在一镜之光中,取其亮;在一指之功中,取其速;一心之慧中,取其悟;在一张之照中,取其味,这群人强调着他们对自身内在本质的求证与探索,追求着画面视觉语言的整体动态效果。
记得曾有一次,随一群摄影“发烧”友外出采风,一位摄影爱好者问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摄影?”我回答他:“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也是明天的历史。我们要把握瞬间,留念历史。”
是的,“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这就是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