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平台 | 中建网群
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
责任理念
文化长廊
六局建设报
杂志专刊
公司快讯
首页>> 和谐企业>>文化长廊
永不褪色的记忆 (局总部退休干部 张林仁 )
发布日期:2023-09-27字号:[ ]

1966年我大学毕业,68年分配到沈阳建筑工业学校工作,69年底学校奉建设部之命,迁到湖北十堰,参加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三线建设,我爱人得到这一消息,义无反顾的果断决定从北京国防科委第六研究院第六研究所那样好的单位和我调在一起,一同参加三线建设。从此我们成为六局人。

我的工作单位是102大修厂。主要为前方施工单位制造、

修理施工机械和配件。在102大修厂工作期间,我先后担任了土建连队排长、徒工连副指导员、机电车间书记、铸造车间书记等职,七八年时间里,一直在基层,在相对比较艰苦的岗位上。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清醒的记住自己的两个身分,一个是党员,是支部书记,是厂党委委员,要努力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工作;另一个身份是学生出身的小知识分子,我时时提醒自己要主动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自觉的在劳动中改造锻炼自己。

湖北雨多,伙房师傅只能是穿着雨衣,锅上面搭块席子操作,职工吃饭就把雨衣盖过头,弯着腰吃饭。我当时是土建连队的排长,我们很快学会了搭建席棚的技术,迅速地搭建了伙房、餐厅、库房、临时办公室等芦席棚。

厂里进了70多个职工子女,年龄在17–20岁左右,厂组建了徒工连,我担任徒工连副指导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沙、石、土、水泥等基建材料的装卸搬运,以及挖土方、平地基、传送红砖和泥沙等重活。

徒工连是全厂最年轻的团队,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了“力工”。年轻的小同事们真不知道什么是苦和累,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广播站的喇叭一叫,那就是命令,大家都会从不同的地方及时赶到现场。搬砖、扛水泥、装卸钢材木料,大家抢着干。有时刚睡下不久,突然会被广播叫起卸水泥,小同事们一个叫着一个披起衣服就往马路边跑,这样的事多了,也成了习惯,大家毫无怨言。

在我担任支部书记的机电车间,曾连续三年获先进集体的称号,受到102指挥部的表彰,成为局级先进集体。后来又调到铸造车间任支部书记,初到铸造车间,为了更好的融入新的战斗集体,主动接受新的考验,我扛起铺盖住到铸造车间的集体宿舍,白天与师傅们一起劳动,夜晚与师傅们聊天说笑。有时,白班,夜班,深夜班,一天三个班我连着干,第二天依然上班。就这样,我很快的和职工们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在铸造车间的那些年,是我在三线建设中最苦最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记忆,我总感到那时流的汗最纯洁,最无私,一心扑在车间,想的就是如何把工作做好。那时的基层干部带领群众的法宝就是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关心群众,全凭着事业心,责任心形成的感召力凝聚力,把党员和群众拧成一股绳,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涌动理想的青春;是辛勤的汗水,是无私的奉献,是崇高的荣誉,是永恒的思念;是一代人的青春之歌,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1981年,我又随单位到天津,先后在六局技校、职工中专、局职工培训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任什么职务,我始终牢记着102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都不会忘记在102期间的战斗岁月,所经受的锻炼和教育,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继续尽职尽责,做好教书育人,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干部而努力工作。几十年里,与企业同呼气共命运,与职工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前年上海市开展“四史”教育,我从多方面搜集到102老同事们的三线建设回忆录,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编辑成讲稿,在社区居民党员中完成了七八次党课任务。抒发了自己对102的深厚情谊,颂扬102人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退休这些年,我的心一直没离开六局,一直惦念着六局,关注着六局,深为六局的进步、发展而激动兴奋不已。有一次在上海黄浦江畔欣赏景色,我内心却想起了六局:“浦江两岸风光诱,怎抵我思念六局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建六局成立70周年暨战略性协同联动一周年主题书画文章征集圆满举办
下一篇:张敬边:难忘抗震救灾的那段岁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中建六局纪委监督举报|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2-24161600 传真:66310077 邮箱:cscec6b@cscec.com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纬路219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