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中国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扎堆送到奥数班,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当众多独生子女被长辈叮嘱“你就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不用你管”的时候;当青年人抱着电脑、手机刷新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却鲜少和同龄人真正交流的时候,情商输给了智商。自认为很聪明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的走进社会,却摔了跟头。
不仅是因为眼高手低,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情商欠缺的他们不太会做人。他们不会说话,给人难堪;做事自私,不顾及别家感受。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稍不顺意就或是走了极端,张牙舞爪,或是一蹶不振,暮气沉沉。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就问了青年人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他将情商的作用分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适应社会,一个是做实际工作。
适应社会,就是做人,就是与人相处,为人处世。情商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做人过程中体现出的人的内在和本质。情商并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中看出来的,而是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社会不再是“分数至上”或者“智商称王”,而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尊重为前提,行动上互相影响,情感上相互交流,立场上互相考虑,这样才能融洽相处,良好合作。缺乏情商的人会过于自我和独立,从而无法融入所在的群体,也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做实际工作就是在工作中与人接触、同人协作、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在实际工作上和人打交道必不可少,成功者往往不是头脑有多灵活,智商有多高,而是情商所能体现出的素质、气度、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这些相对内在的特质让他们在工作中更为平易、亲和、融洽,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帮助,从而达成所愿,有所作为。
青年人逐渐走入社会,他们将成为中国梦的承载者,“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要有知识,有能力,有高水平的智商,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情商。少谈空话,放下身段,参与交流和实践,在和人的交往中逐渐修炼自己的情商,这是习近平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敲响警钟,也是作为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中建城建公司供稿)
|